国际研究参考

高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解析

 

我国的中学包括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而高中就是高级中学的简称。我国的高中教育是指初中之后到大学之前的教育,包括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院校、技工学校等,是一种中等教育。本文所说的高中教育,主要是指普通高中。

高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转接点,对于学生的三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成长有深刻的影响。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2000年之后,教育国际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教育将由之前较为封闭的状态逐渐走向开放。世界范围内的学生交流、联合办学以及教育资源的流通共享等问题,都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到“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了,必须要融入到国际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教育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看到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的关系和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利用好国际教育大市场的优势,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需要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基础上,参与到国际范围内的教育竞争关系中,这样才能够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时,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接受全球的知识教育资源,提高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竞争加强,不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同学校间在生源的争夺、师资力量、教育的质量方面的竞争也越加激烈。所以很多学校开始走国际化道路,以期能够缓解遇到的生源危机、人才流失等等问题,通过国际化道路,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竞争力。

二是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教育国际化竞争不断加剧,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单纯的文化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国际化能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眼光,具有跨文化教育的背景,同时能够实行多元化教学,在把握本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能力,在教学方面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等。

教师职业是一直在变化着的,教师职业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高中教育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是要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能力的增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外学校进行学习、考察,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教师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主体,学校要想能够顺利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就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只有如此,才能够维持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人才资源也能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中进行交流。中国教育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将人口负担转换为人力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使自己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对世界范围内的知识都采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当今世界,人才资源的竞争不断加剧,而高中担任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必须要积极投入到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提高教育质量。学生自身也必须要树立起这种国际教育和合作的意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

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是社会文化建设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在文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做好社会文化建设,以期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高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门,如果高中教育开展的不好,可能会使很多学生没法走入高等学府的校门。所以,高中教育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就显得日益重要,在高中阶段,学校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与国外的优质资源建立联系,在吸收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外交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很多学校都在国际化办学、留学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当下学校提高教育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因为一些内外部的因素,学校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外事工作是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在提高学校的教学实力,增强学校特色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促进外交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国际化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