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参考

锐参考 | “反华狂热”聒噪下,美国还是有明白

 

  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文/李琦)

  “美国最危险的对手就是中国。”当地时间10月20日,被美国总统拜登提名为美驻华大使的伯恩斯在事关自己能否取得“上岗资格”的国会听证会上如是说。这话听起来刺耳,却也并非出人意料。

  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是“接触”还是“阻遏”,是“对话”还是“威慑”,美国国内的争论一直存在。一些官员认为美中应避免陷入“新冷战”,双方应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协商对话。

  但这些理性观点正被一些政客的“反华狂热”所遮蔽。在这些人的鼓吹煽动下,美国国会近几年排队等待通过的涉华、反华提案就有数百个,“对抗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特德·克鲁兹等反华议员更是要求拜登政府对台“战略清晰”,“对协防台湾做出明确承诺”……

  人们不禁要问,当下,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是否过于敌视?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外交》杂志对60多位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专家进行了调查,并于19日公布了调查结果。

▲《外交》杂志报道截图

  “真正变的是美国的心态”

  在68位受访专家中,“强烈认同”、“认同”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过于敌视这一表述,以及持中立立场的共有36人。其中大部分学者都对中美关系发出冷静呼吁,认为中美应该保持对话,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展开合作。

  诸多专家均认为,美国国内一些反华政客的言论,加上美国对中国的“反应过度”正在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斯温认为,美国一些政客用诸如“违反基于规则的秩序”、“民主对抗威权”等并没有什么支撑的说法来“妖魔化”中国在政治上可能收效不错,但对推进美国利益并无任何作用。

  兰德公司高级政治研究员迈克·马扎尔认为,真正变得“过于敌视”的是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心态”,这更反映在美国国会一些提案和某些政客的言论中。这种反华情绪会将美国引向在台湾等问题上进行“考虑不周”的政策调整,并淹没“更为深思熟虑的官方立场和为防止灾难发生所做的努力”。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同样对美国国内“反华政治正确”表示担忧。

  欧伦斯认为,过去42年,“美国国内政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糟糕,它正决定着一个更敌对的对中国政策,而这一政策并不符合美国人民的利益”。

  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创始主任、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则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缺乏细微层次”。美国应该区分中国的行为是“过度自信行为”还是“对美国侵犯中国核心利益举动的反应(尤其适用于台湾和南海)”,但对中国的“反应过度”正严重模糊美国区分这两种行为的能力。

▲图片来源:路透社

  在共同利益领域合作至关重要

  除了呼吁美国降低“对抗调门”,专家们还呼吁双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在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骏远认为,对中美两国而言,当下采取务实举措管理双边关系至关重要,这包括在抗击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双方拥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展开合作。但更重要的是要当心“不断升高的敌对调门”,因为这虽然令人满足并为美国“狭隘的政治利益服务”,但却会让防止紧张关系升级变得更加困难。

  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资深研究员、曾在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何瑞恩认为,拜登政府应当将外交政策的讨论,从“强硬的问题”转移到能够达成切实有效成果的措施上。

  逼亚洲国家选边站适得其反

  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组建各种“遏华联盟”、不断挑衅中国的行为,学者们同样发出警告。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孟加里·米勒认为,美国正“过度关注安全议题”,这反映在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和美英澳三国同盟(AUKUS)上,“美国应对中国的战略不能仅仅聚焦于安全,这将令两国关系承受关系紧张升级的风险却没有任何结果”。

  芮效俭还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亚太地区国家所拥有的巨大经济共同利益,这些国家并不愿意在中美间选边站。在亚洲国家看来,美国对中国“本能的敌意”增加了冲突风险,而这将损害该地区所有国家的利益。对中国“反应过度”的美国虽然展现了强势,却“削弱了亚洲国家对我们能够以符合他们利益的方式处理与中国关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