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证研究,确定发病原因,推翻了传统的痔
痔疮的发病原理,终于找到了
痔疮,是1种极为常见的疾病,民间俗语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还有人说,这种病,就是地球人为万有引力付出的代价,没法飘浮起来,就要承受折磨,等以后移民月球,病就好了。不过,星际航行这事儿,票价不便宜,绝大多数人,还得呆在地球上,忍受着异物感及便血带来的难言之隐。可是,谁也想不到,痔疮,这么平常的疾病,竟然也会被重新定义。出啥事了呢?咱们立即通报。
前几天,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领导的近100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著名的《肠道》,也就是《Gut》杂志上发表了论文。研究团队,通过分析95万多人的基因组数据,对痔疮的发病机制,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推翻了痔疮的传统定义。
目前的医学教科书,将痔疮定义为肛门周围的缓冲组织和血管构成的柱状结构,是直肠下段的肛垫出现的病理性肥大,而肛垫的作用,是保持对大便的控制,确保大便在大肠中运动。这个定义,是1975年由英国大夫汤姆逊首次提出的。痔疮,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等类型,会引起疼痛和瘙痒,有时会发生出血,严重的时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观点认为,久坐不动、肥胖、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如厕时间过长、排便时过于紧张、用力过猛等,是导致痔疮发生的风险因素。但是,此次的国际团队,经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痔疮与消化道、神经、情感、心血管领域的其他几种疾病,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研究者鉴定出了102个独立的痔疮风险基因位点,这些基因的表达,在血管和胃肠道组织中,共同参与控制平滑肌功能以及肠道上皮和内皮结构的发育和完整性。因此,痔疮是平滑肌、上皮、结缔组织功能障碍导致的。
传统医学,也将痔疮列为疑难杂症,《医宗金鉴》认为,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又有产后用力过大而生痔者,以及久病咳喘而生痔者。这些看法,与现代医学中的过往认识,是有相似性的。比如,对于产妇的痔疮,曾经认为,是由于妊娠期子宫膨大,影响静脉回流,而且,孕期活动较少,引起大便干燥,从而诱发痔疮;产后由于血液流失,肠道润滑不足,会加重痔疮病情。
现代医学的主流观点,目前仍然认为,痔疮是肛垫下移形成的结果。肛垫的作用是闭合肛管,节制排便。正常情况下,肛垫在排便时,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动向前;排便后,则缩回。如果经常排便不畅,肛垫的弹性回缩能力就会减弱,发生充血,并且向下移动,形成痔疮。因此,判断痔疮的严重程度,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将病情划分为4级。
痔疮病情划分中,1级,是痔疮没有脱垂,通常没有疼痛,出血可能是唯一症状;2级,是痔疮有脱垂,但是,可以自行回纳;3级,是脱垂无法自行解决,但是,可以用手推回;4级,是脱垂无法手动推回。
学者们,非常用心地从基因的角度,找到了痔疮的发病机制,但是,利用这些见解开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广大痔友,还是需要面对自己的痔情。目前,大夫们对痔疮的态度,主要有2个原则。第1,对于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其实,也没有什么特效办法;第2,是有症状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的方法,首先是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 ,此外,就是使用栓剂或湿巾之类。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改善出血及瘙痒症状。对于具有严重出血或感染的痔疮,则动刀切除。还是1种方法,是使用橡皮筋结扎痔疮底部,切断痔疮的血液供应,让痔疮在1到2周内脱落。最后提醒,大便带血,不一定都是痔疮引起的,要当心肿瘤。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不要讳疾忌医,应该及时进行检查。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