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参考

中国—世卫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要在全球

 

3月31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工作的情况。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的冠状病毒,相似度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

新闻发布会上,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者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对华南海鲜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

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通过广泛的早期病例搜索及留存样本检测发现,2019年12月,武汉市人群中发生了新冠病毒一定规模传播,目前发现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8日,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12日。大部分病例集中在下半月。华南海鲜市场是新冠疫情的暴发点,但同时传播也在武汉市其他地方发生。

在华南市场关闭后的环境取样显示,环境中普遍有新冠病毒的污染,其中水产摊位尤为明显,提示这个市场存在通过感染者、被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和动物制品引入病毒的可能。对该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冷链产品我们还未进行相关的检测。

对湖北省蝙蝠以及中国各地大量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采样监测均未发现新冠病毒,未发现疫情发生前后有新冠病毒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循环的证据。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介绍,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等四种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评估(评估结论分为“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5个层级),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通过实验室事故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梁万年表示,联合溯源专家组已经达成共识,这些假设从科学角度是没有地理限制的,专家组从一开始就秉承开放的理念,因为病毒的传入,病毒从动物传入到人,一直涉及到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暴发,可能经历了很长时间,也可能是有长距离的移动,包括跨境的活动。所以需要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不局限某地,而是要关注世界各地,将全球各领域各渠道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聚集在一块,帮助我们更好地来了解这个病毒,以及武汉疫情暴发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要在全球范围继续寻找可能的早期病例

梁万年表示:“由于需要在全球多国多地共同溯源的广阔视野下思考,在下一步研究建议上,世卫组织专家与中国专家都非常认真和谨慎,我们进行了多次的、非常长时间的科学讨论。”

梁万年介绍,第一个建议,就是要扩大全球统一的数据库,包括分子、基因序列、临床、流行病学、动物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

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在全球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去发现可能的早期病例,在中国我们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未来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更多的检测材料。

第三个建议是关于动物宿主,全球科学家都要共同努力在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相关的研究,更多元地寻找可能成为病毒的宿主的动物物种。

第四个建议是要进一步地了解冷链以及冷冻食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次溯源的中国部分结束了,但不是溯源工作的整体结束,我们共同希望,这是一个开始,希望未来在世卫组织的带领下,全球科学家能团结协作,继续以科学的方式来开展这项工作。

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联合研究报告经得起历史考验,会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框架下开展溯源研究

梁万年表示: 本次的联合溯源总结报告是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的报告。这份报告倾注了世卫组织和中国科学家们的心血,是基于科学、忠于事实的一份联合科学研究报告。

梁万年介绍,在此次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来华溯源的过程中,世卫组织专家和中方专家秉持“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共同发布研究结果”的工作原则,废寝忘食、精诚合作,对这项工作的投入与付出令人难忘。这是一次出色的国际研究合作。由于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很多生物样本、产品、环境都不存在留存样本了,另一方面当时的人记忆也有偏差,而且目前溯源相关的科学技术也有局限性,但这份报告还是很有价值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我们也会继续努力、重点提升科学技术,支持相关工作继续开展。在与世卫组织的沟通合作上,中国始终秉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开放合作的态度。中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首个报告国,率先行动,在全球新冠溯源研究框架下完成了中国部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