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参考

增加运动量有益健康还是更易受伤?牛津大学最

 

关注慧跑,助您轻如羽、跑无伤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健康具有强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相信这一点没有人怀疑。


只要动起来,就有益健康,但问题是当运动量进一步增加时,究竟是运动的益处更多还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更大呢?


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仍然心存疑惑,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最新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终极答案。





顶级大学

如何开展这项大规模人群研究


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发表在《PLOS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在对9万人进行了人均5年多追踪研究之后,最终得出研究结论:锻炼身体可以显著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活动量最大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运动并不存在一个上限标准。


也即,相比增加运动量所带来的运动损伤的风险,增加运动量所带来的健康收益要大得多。




这是一项队列研究,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的一种经典,也是可信度最高的研究方法,它是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在某种可疑因素下,将其分为暴露组或者非暴露组,在不施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这两组人进行多年追踪,以观察各组成员结局事件(通常是疾病或者死亡)发生的情况,从而最终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如果上述解释非常晦涩专业,你还不能理解的话,我们举个例子你一下子就明白了。




队列研究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确定。

早期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看起来设计很简单的研究,他们将人群分为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不对他们施加任何干预,只是追踪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结果经过若干年后发现,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生率远远高于非吸烟人群,由此证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危险因素。


这里的吸烟人群就是暴露组,而非吸烟人群就是非暴露组,这时暴露就是一种危害,这种危害是否导致了肺癌,通过队列就一清二楚了。


当然暴露也可以是积极的健康行为,比如运动或者合理膳食,这时暴露就是一种保护因素,暴露无所谓好坏,主要看暴露与疾病的关系,暴露如果导致了疾病,那么这种暴露就是危险因素,而如果暴露减少了疾病发生,那么暴露就是保护因素。




英国牛津大学的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名为“英国生物银行队列”,这项研究是这样做的:有总计9万人加入了这项队列,研究人员给这9万人发放科研级可穿戴设备,记录他们一周的活动量,假定人们的活动量是相对稳定的,那么用可穿戴设备记录的活动量就可以近似代表受试者的运动水平,同时采用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得受试者相对客观的运动数据,避免采用问卷所导致的回忆偏倚或者记录不准确。


受试者在腰上佩戴科研级可穿戴设备用以记录运动量



起初,这总计9万名受试者都没有患有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也不去干预受试者的生活行为习惯,经过44万人年后,基本上人均观测5年之后,这9万人的初始队列中发生了3617例心血管疾病(3305名非致命性和312名致命性),这时研究人员就可以分析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没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人其运动量是否存在差异,由此就可以证明,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身体活动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无论是中等强度、高强度活动还是总活动量,都可以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随着活动量水平不断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不断降低。


运动量越多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