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说到做到(国际论道)
本文转自【海外网】;
2月2日,黑颈鹤在贵州草海。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三百山风景名胜区,游客徜徉在玻璃天桥上,领略苍松环抱的“天然氧吧”风貌。 朱海鹏摄(人民视觉)
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在中国全国范围内试行,全国碳市场也同步上线。碳排放权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此举引发外媒广泛关注。日本《日经亚洲评论》刊文称,这是中国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国接连宣布的国家自主贡献新举措,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极大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对此,国际社会赞赏有加。
取得令人振奋成就
法国《回声报》2月1日刊发题目为“中国启动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的文章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及交易量将远远超出欧洲的碳市场。中国希望依靠该市场来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市场和政策高级分析师海米·巴哈尔认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并提出碳中和目标,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言非常重要。“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在未来几年仍将遥遥领先。”
“中国从不同维度采取有效行动,通过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清退低效产能、政策引导新能源车普及、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等,积极落实减排责任。中国引领全球减排行动的作用举足轻重。”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中国气候路径报告》指出。
卫星图像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来自中国。《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惊叹“中国森林碳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
日本丽泽大学教授三潴正道认为,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在过去5年时间里,中国生态环境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这一转变让人惊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一样,如此快速地改善自然环境。这令人非常振奋。”
乌克兰《经济学家报》副总编辑安德里·布扎罗夫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国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求得平衡是一个难题,中国在这方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拥有巨大制度优势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承诺掷地有声,中国决心有目共睹。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外交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项目主管于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而且是中国下一步经济转型的需要,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这也是中国继续履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积极表现,显示了大国担当。
在日本经济学家江原规由看来,构建生态文明,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制度上拥有巨大优势。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认为:“对于中国和全世界来说,生态文明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
法中友好协会联合会会长阿兰·拉巴特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各层面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从煤电机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到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等,“这些工作的顺利推进,归功于中国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断创新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方式以及民众广泛参与。”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张建宇认为,中国政府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因此,当政府意识到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时,就可以打破利益藩篱。一旦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睡狮”觉醒,所爆发出的优势和能量是传统的西方环保体系无法比拟的。
世界银行中国局国别业务主任戴柏乐表示:“中国已经制定了许多非常好的规划。像是在绿色金融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领跑者。除此之外,中国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这些都是非常创新的体制安排。”
引领全球绿色复苏
下一篇:没有了